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统计,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总计发现有恶意投诉行为的权利人账户5862个,近103万商家和超600万条商品链接遭受恶意投诉,造成卖家损失达1.07亿元。
以“杭州网卫”为例,阿里巴巴通过回滚大数据发现,“杭州网卫”投诉过平台数千卖家,涉及女装、运动鞋、化妆品、家用电器等上百品牌。2015年以来,“杭州网卫”投诉遭卖家申诉后,主动撤销投诉率即超过60%,远超正常值。
那么,为什么卖家申诉后,“杭州网卫”会选择“主动撤销”呢?是“投诉有误”?还是“撤销有因”?
以“杭州网卫”针对运动品牌商家的投诉为例,媒体报道显示,“杭州网卫”对多家运动品牌商家发起的假货投诉,最终被查证是在一些经销商的操纵下,利用投诉机制打击利益联盟外商家。
此外,媒体报道显示,当时众多被投诉的商家还找到“杭州网卫”负责人袁某,在私下付费后,他表示可以将“假货投诉”改为“盗图投诉”。
换言之,原本正当的侵权投诉代理,成为了类似“杭州网卫”等代理公司私下牟利的工具。
那么,针对一些代理公司恶意投诉或付费改变投诉策略的做法,到底涉嫌什么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