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算法公司正与半导体厂商积极定制专用芯片。人工智能相关的通用芯片得益于自动驾驶的技术推广,发展非常迅猛。由于特定的场景决定了特定的算法,也决定了半导体选型,相关自动驾驶算法完善后,大多数算法企业会选择自行做SOC专用芯片,将降低通用智能芯片在自动驾驶领域里的市场占有率。
2.主机厂会更加广泛地与半导体企业建立联系。2016年自动驾驶合作大事件中,宝马、Mobileye、英特尔的故事就是一则典型案例。发生这一趋势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从半导体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ISO26262等相关车规标准。目前汽车行业产业链大多数利润被核心Tier1占据,半导体厂商和主机厂直接合作,将会压缩Tier1的利润空间。
3.发展窗口期内,会普遍的看到产业链各企业间形成联盟,同期产生大量的投资并购,竞争格局从跨行业竞争变成各联盟之间的竞争。无论是通用先后投资Lyft、Cruise,Uber并购Otto,谷歌与克莱斯勒合作,大众与Mobileye的联合,还是福特全面投资地图、激光雷达、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软件算法等公司,未来四年内无人车产业将持续是资本热门。短期内各行业参与企业互相猜疑并质疑,未来会互相抱团深度整合。极少会有企业能全产业链突破,完成整个商业闭环。
4.无人车执行相关的技术和部件产品将依然长期掌控在大的Tier1手中。博世大陆德尔福等传统的Tier1掌握的执行控制专利技术已经可以支撑到自动驾驶阶段,无论在性能还是价格上都有绝对的优势,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受制于市场认可度和技术能力,与之抗衡的难度非常大。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比如轮毂电机,或许会存在突破机会,但仍需观察。
5. 激光雷达是一个可被抓住的行业变革点。多线激光雷达是无人车的必备传感器,并且与核心算法和高精度地图高度相关。但目前多线激光雷达和组合导航成本最高,还没有针对车规级的成熟量产方案。机械旋转式多线激光雷达虽然已在普遍应用,但可以做到更小型更低成本更适应车载环境的MEMS和纯固态还未见到成熟产品。中国有非常好的光机电基础,产业链没有明显缺失,拥有不小的突破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