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整合去哪儿外,“放权”是孙洁2016年的另一项主要举措。孙洁和梁建章设计了一套体系,在梁建章2013年回归携程后创立的BU(事业部)体制上进一步放权。
孙洁对《财经》记者说:“原来很多事情,各个BU都要问James和我可不可以做,后来整个公司二十几条业务线,我们的精力也有限,就思考如何把投资人考核携程的那套理念,运用在我们考核各个BU的体系中,也逐步让各个BU负责人都有担任CEO的能力。”
在新的机制下,各个BU不需要经常请示领导层,但他们需要履行CEO的职责。向集团要资源可以,但市场占有率是多少、ROI(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孙洁会去考量这些指标,设定一个虚似的估值,各BO的奖金都与这个估值有关。“类似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些BU相当于在携程内部‘上市’。”孙洁说。
携程在2012年前后曾变得臃肿与缓慢,差点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掉队。梁建章曾总结,当时阻碍携程发展的,是老化的庞大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和创新血液的缺失,不少人在吃“大锅饭”。吸取这一教训,携程不断增强内部流动性。
“过去一段时间里,携程把很多年轻人提拔上来,让他们去负责老业务,然后把‘老人’调去负责创新业务,总结起来就是‘老人干新事,新人干老事’。”罗丹阳对《财经》记者说。
携程这几年也陆续收购了很多公司,当这些公司的业务融合进来之后,原来的CEO们就可以在携程内部寻求创新业务的机会,携程也给了他们很多空间。例如之前的铁友网,原来是卖火车票的创业公司,被携程收购后,他们原来的团队负责人后来在携程负责整个汽车票业务,这种例子在携程里有很多。
携程国内专车事业部CEO李乔曾任去哪儿无线事业部副总经理,他对《财经》记者说,携程内部创业最大的优势是流量基础,现在携程、去哪儿、艺龙的流量基数已经是业内最大的,外部创业无法获得。
李乔在推动专车接送机业务时,感受到了携程的创新氛围。由于专车接送机服务需要切入酒店的报价展示页,而酒店报价涉及很多利益关联方,比如需要与收益管理部、用户体验部等等沟通。并且新报价可能对原有酒店排名有影响,一般而言创新业务要想切入酒店排序是很难的事情。因为对于酒店业务的负责人而言,原本的业务模式增长较为稳定,也可以把控,但有新业务介入时,会对原来的游戏规则产生影响,需要原有业务的负责人有意愿去主动尝试。
梁建章在本次退隐前,于2016年6月为携程引入了“创新工厂”式的机制,在内部孵化“Baby Tiger”。创业公司一般需要18个月试错,但由于携程的大流量导入,在携程内部6个月可见分晓。在携程APP首屏,除了机酒外,全球购、景点玩乐、美食林,以及再往下的微领队、行李寄送等等都是携程的“Baby Tiger”。
“如果各项指标做得好,‘Baby Tiger’在携程APP上宫格就能提升,如果做得不好就去掉。”孙洁对《财经》记者说,“这不是一个革命的过程,而是一个进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