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在过去的18年发展历程中,不断遭遇后来者的挑战。“旅游行业是利益链条清晰的产业,要形成巨大的有平台效应的生意难度很大,并且整个行业门槛不高,不断有人进入。”罗丹阳对《财经》记者说。整个OTA行业只有携程一家是盈利的,但也盈利不多。
孙洁向《财经》记者回忆,她2005年刚来携程的时候,中国移动成立“12580”要做旅游,然后是114,再后来是芒果网,每年都会有新进入者。
对携程最大威胁的“去携之战”,历经三年,去哪儿累计87亿元人民币运营亏损,携程也从最高有10亿元运营利润到2014年亏损1.5亿元。
“携程投资去哪儿很明显是一种资本手段,力求尽快结束战争,让携程可以更好地盈利。”一位券商旅游业首席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说,这种收购一定是以走一批人为代价的。
酒店返券一直是反映OTA互相竞争的重要指标。在携程收购去哪儿后,携程CFO王肖璠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布过相关数据,2016年Q1,携程的返券比例已经从最高时的20%下降到10%以下。2016年Q2进一步下降。并且在中高端酒店预订市场,未来依然存在降低返券比例的空间。返券比例的大幅下滑有助于酒店预订业务的营收增长,因为每客房间的佣金收入增加了。
王肖璠亦表示,携程在过去一年里,致力于提高毛利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无论是国内业务还是国际业务,携程的利润率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预计在未来两年到三年,利润率可以达到20%-30%的水平。
据一位艺龙网公司人士透露,携程、去哪儿、艺龙正在整合酒店后台数据库。以前三家都有自己的供应商体系,有不少重合部分。并且由于竞争减少,以前的价格优惠肯定会相应变少。
在OTA市场一统江山后,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思路,携程亦在往产业链上游布局,并积极开拓线下渠道。
精品投行左驭资本董事总经理赵连强说,旅游行业的产业链由上游至下游分别为:资源方、地接社、批发商以及渠道商等。OTA们之前主要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进行线上收客,但由于最终的资源端都是线下资源,因此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必然走向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2016年10月,携程战略投资旅游百事通,并对其控股。百事通在二三线城市拥有5000多家门店,补充了携程在二三线城市的获客渠道。另外,携程还于2016年10月战略投资了美国纵横、海鸥、途风三家批发商、地接社,它们在旅游产业链中属于中游,负责在旅游目的地整合酒店、车队等当地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峰对《财经》记者说,对于携程而言,上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他们都在考虑,向上游走掌控资源、向线下走接触网点是趋势。
2014年时,整个旅游行业都在讨论公司应该越轻资产越好。一年后,整个行业又在谈论线上不赚钱、线下才赚钱。到了2016年,很多小型线下旅行社也不赚钱,只有大型公司才赚钱。一位券商旅游业首席分析师说,旅游行业始终是一个资源导向型的行业,如果不去掌控资源,长期来看平台企业会很麻烦。
“当携程获得了绝对的流量优势时,肯定是让利润最大化的时候。往这个具备优势的账户体系里投入重资产,重资产意味着高收益,只要能够顺利销售,就一定可以将利润最大化。”一位旅游行业创业公司创始人对《财经》记者说。这时候携程不害怕资产是轻还是重,只有当市场占有率在临界点上晃动时才会担心。
如今,唯一令携程需要损失ROI的,是三四线城市的推广。孙洁对《财经》记者表示,携程首先需要做好国内市场,一二线城市已经较为稳固,未来需要打三四线城市市场,携程将降低ROI,不赚钱去打这一块市场。
从孙洁接任CEO后携程第一份财报来看,2016年Q4营收为50.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全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21亿元人民币。此外,携程Non-GAAP(非美会计准则)营业利润率为16%,远超华尔街此前8%-10%的预期。孙洁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2017年携程没有计划增加员工数,主要以目前的人员配比来实现营收增长。
度过了艰辛“播种季”的携程,正全面迎来“收割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