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新消费 、新零售成为热点的趋势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城配和消费供应链的彼此成就机会又在哪里?近日, 唯捷城配CEO王琦先生在 “赋能·进化2017(第2届)中国‘快消品+互联网’大会”发表了《消费供应链时代,城配运营创新探索》主题演讲,他详细的阐述了 城配是什么,为什么说城配可以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新消费让供应链做了哪些改变,以及城配运营的创新思考。
本文发自“唯捷城配”,作者:王琦,亿欧编辑整理,供业内参考。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美丽的成都有机会和各位做一些分享。
最近几年,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形态不断涌现,特别在消费领域有非常大的活力和进步。可能各位朋友说,为什么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更还念过去大把赚钱、大碗喝酒的好日子。
2000年-2002年是第一轮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当时很多的企业举步维艰、哀鸿遍野,而在2010年以后我们看见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包括现在光芒四射的BAT。最近读了吴晓波的《腾讯传》,更有深刻的体会—— 当感到压力极大,正是企业破壳而出、快速成长的前奏。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城市、城市群和城市配送的关系。纵观中国城镇化的历程,硕果累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去年,中国城市规模和数量快速增长,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6年的57.35%,增长了2.2倍,城镇化人口已经接近8亿,可谓成绩斐然。
中国的城镇化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一个国家,全球大概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是在中国。
城市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体,由此带来的消费和城配需求都是海量市场,很多企业重点关注。以上海为核心的华东长三角经济带为例,一年有超过14万亿的消费需求和5000亿的城配规模。
城配的功能就是满足城市的循环系统和补给保障体系,为整个城市的运转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记得2015年首都大阅兵的前几天去北京出差,由于交通管制,很多餐饮没有营业,我走了几条街没有找到地方吃饭,要不是因为我比较胖有脂肪储蓄,可能当场就饿晕在路边了。作为消费者,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感觉非常不方便,而作为从业者,深深体会到后勤保障的价值。
城配为消费企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城配企业通过资源配置和运营设计,为门店、住宅做计划性、即时性的配送,承载了高频次、小批量、各类产品、各种温区的物流服务。
到底产品有多复杂?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产品属性从城配操作的角度来区分,包括短保类产品、短半径产品、长半径产品以及大件商品。
短保类产品主要有蔬果生鲜、水产品、肉制品、乳制品;短半径产品,主要有水饮、米面粮油、休闲食品、调味品、日化用品;长半径产品,主要指3C产品、服装、医药;大件商品,主要以大家电、家具为代表。
城配服务产品的品类差异极大,如果考虑提高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城配是基础设施,对各类产品都来者不拒,统统承载。
消费品今天主要以库存销售模式为主,定制化比例极低。所以城配和其他物流服务的订单起点不同,一般以城市仓库或者中央厨房作为起点配送到门店或者其他终端;城配的频次很高,一般是日配、两日配或者周配为主;重量区间一般在20KG——2000KG,配送车辆的日里程一般不超过200KM,小城市不超过100KM。
厂家直送的模式成本上很难控制,所以那些作长途运输末端的落地配业务体量太小,是城配业态中的补充,城配是消费供应链交付的手段,是非常核心的功能模块。
我们再来看看消费供应链的变化,供应链是工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这张图表很完整的展示了一个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全流程,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过程。
在供应链的盈利模式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物流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物流的利润率是非常少的,也可以理解,作为基础设施,如果利润太高会导致商品价格增加,也是不对的。 所以物流归根结底就是规模经济,业务量是重要的壁垒。
这张图是传统消费供应链的模式,品牌商通过干线运输、多级仓储和多级配送完成产品的分销和交付。在过去经济红利时代,这个模式价值极大,让在座的很多朋友都受益匪浅,赚钱到手软。然而充分竞争时代的来临,让这个模式逐渐失效,经营和效益越来越艰难。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孕育着变革。
和餐饮的变革一样,快消品和零售的变革已经在发生,而且不可逆转。我们要不要改变?如果不改变,我们将失去一切;如果我们改变,有可能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