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这些定语全部删掉,清晰指向两个名词,一个是新的效率体系,一个是新的信用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要反省,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与时俱进的迭代合理化,第一个判断是在效率的维度完成了何种迭代,形成响应消费者的高效能力,第二是基于用户有没有完成一种信任代理、情绪代理和信用代理。
坦率讲,我们在谈论今天中国最大的两个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和京东的时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双十一,阿里一如既往的数据创新高,但是,从阿里自身来讲,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芝麻信用、支付宝、淘宝、蚂蚁花呗、天猫,关注这些产品有没有成为互联网时代信用基础设施的一种机会和能力。所以,从新物种的角度来看阿里这个公司,它最有机会的是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以AI为它的基础能力的新信用公司和新信用体系。
同样是双十一,京东发布了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无人配送。我们可以想见,在长期以来刘强东所反复提及的,第一是成本,第二是效率。那么从新物种的角度,京东特别有机会会成为一家高效的无人配送网络,也就是无人战略将会成为京东在未来最重要的一种商业模式。
新零售不再是供应端独立效率的提升,必然会表现为从仓储到物流,从技术到数据的一体化。在这样一种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愿意看到和看见的是,与消费端的互动效率的提升。
稍微细心可以发现,我们不仅关注连接性,还关注内容力,还会指向内容供应链的效率。麻省理工学院和意大利一家超市合作,他们把商品追根溯源,把商品的故事形成消费者的体验,作为他们的核心体验架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此之前是美国的一家有机超市,他们大约有15%的商品品类都是有故事的商品。这不仅仅是说是原产地,这不仅仅是说这是一个农人的故事,是一个story,这不仅仅是一个TVC这是一个短视频,它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值得我们追根究底的信息的层次和文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