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计算行业,新加坡被称为网络上的马六甲海峡,这不仅仅是因为新加坡所处东南亚中心的优势地理位置,更主要的是,海底光缆的汇聚带来了全球网络的接入,让新加坡成为亚太区最庞大的数据交换中心。
成立于1998年的Equinix是全球领先的数据运营商,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网络交换业务,目前接入了超过1400家网络运营商和2700家云端和IT服务商。位于新加坡的SG3是Equinix亚太区最大的IBX数据中心,这座7层高的设施提供了3万5千平米的主机代管空间,加上SG1、SG2,是现时新加坡网络最密集的的数据中心。
Equinix 新加坡数据中心,拥有超过190家网络服务提供商接入,吸引到的云计算厂商不仅包括腾讯云,国际巨头微软、亚马逊也位列其中。
在新加坡与Equinix类似的数据运营商合作,是腾讯云进军海外采用的主要模式,但在选择合作运营商时,腾讯云有着自己的标准。“网络层面,会选择最多运营商接入的机房,可靠性等级一定保证T3以上的机房,以及有没有单点故障、技能是否到位?”腾讯云海外IDC高级运营经理李宇明表示。
据李宇明介绍,除了新加坡、美西、香港是跟Equnix合作,在德国的合作伙伴就选择了欧洲最大的数据中心提供商Interxion,加拿大则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数字中心提供商Cogeco。
腾讯云的这种海外合作模式,与竞争对手阿里云采用合资公司的形式落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旦成立合资公司,商务流程就会很长,直接合作就能快速启动,腾讯云目前不会考虑建立合资公司,而是按现在的模式继续推”,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告诉36氪。
时常与海外数据运营商打交道的李宇明也表示,合作的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在IDC层面上,自己的选择权更大,因为谁的交付时间越短,我就用谁的。
李宇明同时补充道,在海外国家,IDC建设的周期,腾讯云从发起需求到最后交付,大概花费4到10个月时间。
事实上,作为两大竞争对手,腾讯云和阿里云采用的模式也很难评比谁更高明,采用合资企业公司最好的地方在于利益、风险的共担,但效率和进度会变低;而采用选择合作伙伴这种方式,就永远可以选择当时最好的合作伙伴,来帮你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