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上的觉醒比销售数据更可怕。当农村下至五六岁的孩子,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都把网上购物看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时,网购开始进入全民狂欢的时代,这也成为电商平台发展逐渐壮大的一大因素。
曾经支撑农村市场经济的集市日趋没落,个体商户及中小商超叫苦不迭,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电商。即使那些喜欢买便宜货的农村消费者,光顾门店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如果家中有十六七岁的孩子,那么,非急用的商品多数会选择网上购物。这些未来消费的主力军,在网上购物或手机移动端购物的娴熟程度超出想象。
这是农村电商的现状之一。手机和互联网已成为农村的必备消费品,即使那些上了年纪不会使用手机或网上购物的老人,也不会影响他们对网购的关注,因为他们的子孙是网购的积极主张派。
老奶奶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的是,某件衣服是女儿在网上买的,或者隔壁邻居的儿子结婚,在网上买了电视还有床上用品。这样的事情多了起来,老年人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网购谈资。
他们一度担心有假货,甚至有人认为网购就是骗人的,但这种担心总被一浪高过一浪的网购热潮淹没。以至于,每每有邻居购买了价格低廉但质量略差的产品,他们都会自我解嘲说,“反正价格便宜,假货也值得了,省得去县城买。”
这种宽容之心培养起来的网购习惯,让农村消费者对网购的不满大多只发泄在口头上,而热情却依然不减。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00亿元人民币,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超过2000亿元,服务型即非实物商品的网络服务零售额也超过了1100亿元。
其实,真正刺激农村网购市场兴起的不是电商本身,而是电商下乡催生的遍布乡镇的物流网点、以零售连锁形式下乡布局的实体店以及农产品反哺城市为农民带来的实质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