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巴巴宣布已经完成了对于国内最大票务网站大麦网的收购。有意思的是,就在一个月前,阿里影业发布亏损10亿元人民币的预警,原因恰恰是线上售票平台淘票票为抢占市场份额投入了较大的市场推广支出。
新买来的大麦网是做演艺票务的,阿里巴巴自家淘票票的重点在电影票务上。如今,两家票务平台联袂登台阿里巴巴,看似阿里巴巴要把在线票务的主流形态一扫而空。但回过头来说,正在剑指“大文娱”的阿里巴巴,亏损的口子会被撕得更大。
和在线演艺类票务还处在不温不火的市场挖掘期不同,电影票务已经全面红海化了。据艾瑞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市场渗透率达74.7%,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票的主渠道。而7成的市场份额则由猫眼、淘票票和微票儿三家所占据。
大麦网的亏损也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密切相关。票务补贴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市场份额的占有态势。实力不济的如时光网,早早转型去做影视周边生意,就是例证。而整体规模还有待孵化的演艺行业,则问题更甚。
曾有人在知乎、微博上提问:“中国最大的演出票务平台大麦网,为何没有竞争对手?”某网友的回答颇为幽默:“黄牛党才是最大的票务平台,虽然是散户,但盈利能力强。靠烧钱当上最大平台,而且基本不会盈利,有必要竞争吗?看演艺还要买票?赠票都不想去好吧……”
诸如此类的“奇葩说”,其实也映照出了大麦网的窘境。
表面上占了中国娱乐票务市场60%的份额,实际上主营业务演出票务代理的利润率大约只有5%,加之整个演艺行业的不景气,让这个“第一”的水分颇大。而且这个领域时刻都被死亡的阴影笼罩,不赚钱,纯烧钱,必须要有金主来为它埋单,否则不能好好活。